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
聽語知識

進階搜尋

【自由時報】眩暈病因百百種 記錄4樣態有助評估(標題圖檔)

【自由時報】眩暈病因百百種 記錄4樣態有助評估

2024/10/12

眩暈是生活中常見的症狀,發生原因也相當多,在進行社區聽力保健衛教時,經常遇到長輩提問:「我常常蹲下再站起來後突然頭暈」、「某次早上起床突然覺得天旋地轉,改變姿勢眩暈感就會加劇」、「只要壓力大、心情差、睡不好就會暈,還會出現耳鳴,而且暈到無法工作」,以上常見的暈法,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呢?


【自由時報】開電視、白噪音助眠 當心音量過高損聽力(標題圖檔)

【自由時報】開電視、白噪音助眠 當心音量過高損聽力

2024/09/04

案例1:78歲趙伯伯平時有耳鳴的症狀,吃完晚餐後習慣看電視,經常看到睡著,且一覺到天亮,家人擔心伯伯長期「被電視看」會影響聽力,力勸他改掉這樣的壞習慣,但趙伯伯屢勸不聽,認為睡覺時有電視聲,可以緩解耳鳴的不適,但讓家人十分擔心已經有微聽損的伯伯,聽力會因此越來越差。


【自由時報】腦麻童吃東西常嗆到 吞嚥治療助安全進食(標題圖檔)

【自由時報】腦麻童吃東西常嗆到 吞嚥治療助安全進食

2024/08/19

小威(化名)罹患腦性麻痹,成長過程吃東西常常被嗆到,數次因肺炎往返小兒加護病房,因此裝上鼻胃管。但是在食物灌入後,又常常因嘔吐反射過度敏感,及強大橫膈膜及腹肌張力上推,使胃裡食物逆流至口腔後,再度流到氣管引起肺炎,便改為鼻腸管。如此反覆的肺炎及無法順利進食,令父母相當擔心,便安排他於1歲開始接受吞嚥治療。


【自由時報】寶寶先天聽損 配戴輔具及早矯正(標題圖檔)

【自由時報】寶寶先天聽損 配戴輔具及早矯正

2024/06/17

2歲的小成(化名)出生時,並未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檢,進一步安排檢查,發現是基因變異造成先天性中度聽損。知道診斷後,父母相當自責,也產生不少爭執,但了解首要之務是透過輔具介入,讓孩子接受早期療育,才能發展接近正常人的聽能技巧;在小成5個月大時,便開始配戴助聽器,並接受聽能復健。如今小成的聽能表現、語言能力發展與同齡孩子無異,令父母相當欣慰。


【自由時報】繪圖AI訓練情境認知 自閉兒不再抗拒換教室(標題圖檔)

【自由時報】繪圖AI訓練情境認知 自閉兒不再抗拒換教室

2024/05/20

就讀小一的阿吉(化名)患有自閉症,由於小學課程需要經常更換場地,像是音樂課必須到音樂教室、體育課必須到操場集合,當上課地點不如阿吉預期,他就會大發雷霆,堅持待在原教室,不願意跟同學前往下一個教室,影響課程進行,令學校老師十分頭痛。


【自由時報】自閉兒上小一 持續「療育課程」助銜接(標題圖檔)

【自由時報】自閉兒上小一 持續「療育課程」助銜接

2024/05/04

小一的阿志(化名)在學齡前被診斷為自閉症,持續接受療育課程,但上小學後因課外活動較多,便暫停上課。不過阿志在學校經常莫名舉手或站起來打斷課程進行,或是搖晃桌椅發出聲響,若活動的進展不如預期,就會大力拍打自己腦袋嚇到隔壁同學,使得爸媽時不時就被老師請到學校洽談。


【自由時報】鞭炮聲震破耳膜 把握2週黃金期救聽力(標題圖檔)

【自由時報】鞭炮聲震破耳膜 把握2週黃金期救聽力

2024/03/06

各行各業新春拜拜,莫不燃放鞭炮凝聚財氣,希望新的一年業績長紅。但阿傑(化名)於上班途中,經過放鞭炮迎五路財神的店家時,距離太近,當下感到耳鳴、耳朵疼痛、聽力模糊,嚇得趕緊赴醫檢查,發現耳膜破裂,出現噪音性聽力損失,讓阿傑相當擔心是否永遠會聽不見?好在症狀不算太嚴重,阿傑遵從醫囑服藥休息後,再次回診檢查聽力總算恢復,才令阿傑鬆了口氣。


【自由時報】聽損寶寶積極早療 開啟有「聲」人生(標題圖檔)

【自由時報】聽損寶寶積極早療 開啟有「聲」人生

2024/01/20

小宇(化名)目前3歲9個月,出生時未通過新生兒聽篩,複檢確診為雙耳極重度聽損後,於兩個月大開始配戴輔具,並在3個月大開始進行聽能復健。在進行復健過程中,小宇雖然配戴助聽器,但對聲音的察覺反應「時有時無」,故無法發展出後面階段的聽知覺能力。


【自由時報】助聽器像耳機?聽損拒戴反加速聽力退化(標題圖檔)

【自由時報】助聽器像耳機?聽損拒戴反加速聽力退化

2024/01/07

許多長輩聽聞「長期戴助聽器會和戴耳機一樣,使聽力越來越差」,對於助聽器選配躑躅不前,或是選配後不敢配戴太長的時間。其實助聽器的原理和音樂耳機不同,若聽力退化不及時使用助聽器,恐因聽覺神經缺乏刺激,導致腦部神經退化,不只加速聽力退化情形,更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。


【自由時報】聽能復健改善學習 聽損兒自信好交友(標題圖檔)

【自由時報】聽能復健改善學習 聽損兒自信好交友

2023/12/31

4歲齊齊出生被診斷為輕度聽損,在學校常常對指令或老師同學說話的內容產生誤解,上課上太久很容易分心,在學校只和固定較好的同學玩耍,下課時,老師跟他說話,會因為環境吵雜,容易被影響而沒辦法注意聽。經老師提醒,父母帶齊齊選配助聽器,並接受聽能復健後,他的學習狀況大獲改善,也結交更多朋友。

回到上方